创新体制机制 加速成果转化

发表于 2017年12月06日





创新体制机制   加速成果转化

在南京“两落地、一融合”对接座谈会上的发言

南京工业大学党委书记  芮鸿岩

(2017年9月29日)

 

南京工业大学具有百年办学历史,是首批入选国家“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2011计划)”的14所高校之一。学校高度重视科研成果转化和新型研发机构的建设,坚持政产学研互动发展,为化工、建筑及相关行业培养了一批高水平的人才,为南京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注重政产学研合作,服务南京创新发展

我校有材料化学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柔性电子材料与器件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国家生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特种分离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国家热管技术研究推广中心等国家级科研机构,各类省部级科研机构46个。“十二五”以来,承担了各级各类高水平研究课题8600余项,科技经费25.8亿元,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

高校的生命力在于创新,创新的执行力在于落地。我校主动融入南京创新体系建设,深化政产学研合作,努力形成服务社会和学校发展良性互动的局面。学校先后与建邺区共建科技创新创业园、与玄武区共促科技金融发展、与栖霞区共谋新兴产业示范园,与校区所在地鼓楼区、浦口区、高新区共建国家级大学科技园,是江北新区发展的参与者、见证者、受益者,合作足迹遍布全市下辖11个区。 2016年7月,我校与南京市政府签署科技创新深度合作协议,助推南京打造科技与产业融合发展升级版。由南京市政府主办,南京市科委、鼓楼区人民政府、南京工业大学三方共同承办的南京科技广场,是“南京科技第一窗口”和全市最重要的科技公共服务平台之一,为100多家科技型企业提供创业和投融资配套服务。2016年11月省委李强书记在党代会闭幕次日冒雪来到我校,在科技广场大厅勉励我校继续坚持以服务地方为着力点,在聚力创新方面力争大突破,实现大成效。

我校为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建有唯一的南京市级大学生创业示范园、省级众创空间南工劝业公社,培育了“八天在线”等一批大学生创业公司。

二、凸显创新创业优势,加快科技成果转化

我校始终坚持“顶天立地”的发展理念,即学术前沿为天,产业需求为地。突出机制体制创新,在政策层面为创新创业扫清障碍。仅“十二五期间,就有300多项成果得到转化,其中三分之一在宁转化。我校教师参股、控股了100多家学科型公司,培育了多个上市公司,如在宁的中圣集团在新加坡上市,久吾高科在创业板上市,九天高科在新三板上市等,另外同凯兆业、工大数控等多个公司进入上市辅导期,各类学科型公司销售收入超过300亿。

1.建立创新创业激励机制。鼓励教师将成果作价投资入股企业,从2004年奖励完成人70%不断提升至2012年的90%并沿用至今;以转让或许可方式转化的,净收入70%奖励给完成人,今年我校又在探索知识产权“三权”处置模式,进一步放大无形资产的溢出效应。

2.建立创新创业联合机制。充分释放科教资源,依托优势学科和研究机构的行业地位,推进集成和共享,鼓励企业将研发中心建到学校,形成总部集聚优势,目前在我校模范马路科技创新大楼就集聚了数十家企业研发中心。

3.建立技术转移大平台机制。从学校优势学科凝练成果,依托国家大学科技园、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国家知识产权培训基地、国家协同创新中心等专业化实体机构,构建以“创业教育+项目孵化+投资基金+创业服务”为功能要素集聚的创新创业体系。已建立多个投资基金,发起成立金陵天使会,作为南京地区最专业的、规模最大、投资领域最为丰富的投资机构联盟,资助大学生、教师创新创业。

三、推进新型机构建设,促进校地融合发展

结合南京市委市政府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紧紧围绕省党代会两聚一高主题和省委对南京提出的两高两强要求,紧扣市党代会一个高水平建成、六个显著奋斗目标,我校将会把优势学科地图与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产业地图深度融合,实现成果与需求、培育与放大、创新与转化三个无缝对接。主要措施如下:

1、组建社会发展研究院,推进理工科与社科的融合发展。2015年7月南京江北新区成为江苏省首个国家级新区,新区关键在“新”。我校要抓住江北新区发展的重要契机,结合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的经验和做法,将组建人文社科与理工科交叉的社会发展研究院,建设江北新区科技创新智库基地,全面汇聚江北地区高校的智力资源。

2、加快建设新农村发展研究院,推进农业工业化技术发展。2017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锁定“三农”工作,把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新的历史阶段农业农村工作主线,强调优化产品结构,绿色生产方式,创新产业体系。我校是江苏高等学校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协同创新战略联盟副理事长单位,利用这一平台,我们将用工业技术解决新农村发展中资源、能源和环境等问题,加快推进与白马国家农业科技园的合作,建设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的示范工程。

3、成立军工研究院,做大做强军工科研。市十四次党代会报告提出要充分发挥我市产业基础较好、军工企业较多的优势,加强合作共建,促进军民深度融合和技术双向转化。我校去年成为江苏省与工信部共建学校,新增了四个国防特色学科,有较好的军工科研基础,技术成果已用于火箭制造、卫星通讯、飞机舰船等军事装备。我校将推动建设军民融合产业园,打造国防科技民用的示范基地。

4、建设专业化的科技产业园,推进科技成果在宁就地转化。我校已在浦口区建设了多个科技产业园,打造“硅谷与斯坦福”发展模式;着手建设创业学院、产业学院,为产业发展输送高端人才;南京市委市政府在装备制造业“十三五”发展规划中提出:到2020年,初步建成一批省级以上高端装备制造业创新中心。我校将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的号召,在江北新区海峡科工园设立产业园,打造高端装备制造设计品牌。

以上各类新型研发机构的建设需要政府在载体用地、税收减免、项目落地、人才引进、资金扶持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和政策倾斜。为此我们期盼,一是地税部门等相关部门统筹规划,针对高校与南京本地企业合作的横向科研经费绩效奖励按5%税率征收个人所得税;二是将大学科技园、科技产业园等纳入南京紫金科技创业特别社区范畴内享受同等政策;三是建立校地定期交流研讨的工作机制,加快大院大所对接会展示对接成果的落地转化。

我校将以科研成果起航,用新型研发机构导航,凭落地转化续航,为南京经济社会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