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期刊参考文献中隐性差错的核查与防范

发表于 2021年06月12日

参考文献是科技论文的主要组成部分。参考文献的正确标注不仅反映了作者对他人劳动成果的尊重,也反映了作者研究的起点和深度,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为审稿人、编辑、读者评价论文的价值提供了客观依据。除此之外,文献的正确著录也起到了索引的作用[1-2]

 

对于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国家早有标准规范,而且在2015年又进行了再次修订,使得规范更加明晰。然而,参考文献所规范的内容与文章的正文相比,并没有引起作者的高度重视,使得作者在著录参考文献时仍然出现很多错误,这给编辑初审、专家审稿带来很多不便,也给编辑加工带来了诸多麻烦,使得编辑的工作量增大。对于参考文献的著录方法及格式等内容已有较多的研究,对著录过程中所出现的错误进行了归类并提出了应对策略[3-8]

 

笔者认为,参考文献中的差错可以分为隐性差错和显性差错,对于显性差错主要是指那些不符合参考文献著录规范的错误,而隐性差错主要是指从表面看符合参考文献著录规范要求,但存在一些不容易被人发现的差错,是相对于显性差错而言的。在编辑加工和校对过程中,对显性差错编辑很容易发现和改正,而对于隐性差错就不那么容易了,编辑只有运用各种方法以及编辑工作的经验来判断和查找错误并加以校正。

 

01   参考文献中隐性错误的核查

 

在科技期刊中,由于作者对参考文献著录的重视程度不够,再加上作者对参考文献著录规范了解甚少,这就使得在文章后面的参考文献出现很多不规范和错误。要使刊物具有较高的质量,编辑就必须对参考文献进行核查,核查的工作量较大,需要编辑运用一定的方法,笔者认为可采取以下方法。

 

1.1 质疑法

这种方法就是编辑在审稿和编辑加工过程中,对参考文献中不规范或认为有错的内容提出疑问,然后通过网络对有疑问的内容查找核对,改正其中的错误。

 

1 努扎艾提,艾比布,刘云国,等. 香根草对镉毒害的生理耐性和积累特性[J].环境科学学报,2009299):1958-1963.

 

此文献从表面看,可以说符合参考文献著录规则的要求,根据经验,少数民族的人名都比较长,名字中间还夹有圆点,并且规律性不强,因此,对此处的第一作者名字有疑问,通过查阅中国知网得知,论文的作者把参考文献第一作者的名字分开了,变成了两个作者。正确的应为努扎艾提·艾比布,按照参考文献著录规则,不仅把此处错误改正,而且又增添了第三作者。

 

参考文献中的作者一项内容往往是作者在著录时最容易出错的项目。第一,当一个参考文献是多名著作权人时,大部分作者仅仅写出一个作者的姓名就加字,这不符合参考文献著录规范的要求,这种错误编辑较容易发现,只要按照参考文献的规范要求处理即可避免错误出现;第二,就是由于大部分作者用拼音输入法,在输入过程中很容易出现读音相同的字,而作者常常对自己输入的内容很自信,又疏于校对,因此就出现了较多的错误。比如,相同读音的杨、阳、羊、洋、扬、仰等,如果稍不注意,就会出现错误。对此编辑在加工或校对时,一定要对姓名读音相同的字注意质疑,并及时查阅相关文献,这样就能避免一些常见的错误。

 

2 洪正杰,郭银泉.桑里白粉病化学防治实验[J].云南农业科技,2010:144-145.

 

对于此例,编辑在加工时有三个疑问,其中一个最明显的错误就是作为一份杂志只标著了年,而没有卷和期,因此,此处肯定有问题;另一疑问就是标题中的实验二字,在词典里有实验试验两个词,它们的意义有所差别,并且用法也有所不同;再一点就是桑里白粉病,对这种病害了解的较少,不知是否有这种病虫害。因此,笔者就对这些疑问进行了详细的查阅,正确的标题是桑里白粉病化学防治试验,出版年卷期中作者只标注了年,是因为此文是发在增刊上,作者可能不知道怎样标注而只写出了年份,缺少了增刊二字。

 

3 文媛,等.香根草的广泛用途及其项目开发价值[J].大众科技,2008,1077):133-135..

 

对于此例,有一处不规范,按照参考文献著录规则,对于3个以上的作者,必须写出前3名作者然后才能加字,而作者在此只著录一名作者就加了字,此处不符合参考文献著录规范要求;另一处就是此杂志的可能有问题,从国内的期刊来看,一般是一年为一卷,按照作者标注的数字 “107”来看,该杂志已经办了107年,从期刊的名字判断这个刊物已经创办了107年是不可能的。因此,对此处的两个疑问进行查找核对,结果是作者应该是文媛,冯子元,韦世文三人,对于卷“107”是作者将总期数当成了期刊的卷。

 

因此,该文献正确的应是:

文媛,冯子元,韦世文. 香根草的广泛用途及其项目开发价值[J].大众科技,20087):133-135.”

 

作者在著录参考文献时,最易犯的错误就是将卷和期混淆,以及总期数与卷混淆,甚至是出版的月份和混淆。因此,编辑无论是在编辑加工阶段或校对阶段,对参考文献中的卷、期要仔细核对,并根据自身的经验做出合理的判断,对有疑问的内容一定要仔细查找核对。

 

4 简丽华.长汀稀土废矿区治理与植被生态修复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资源与环境科学),20133):315-317.

 

此例从表面看,符合文献的著录格式规范,但对长汀稀土废矿区有疑问,另外,对杂志的名称也有疑问,因此,笔者通过数据库系统查找此文献,结果是作者将此刊物的栏目资源与环境科学作为版本出现而出现了错误。

 

对于期刊的版本问题,也是作者容易忽视的内容。高校学报一般分为自然科学版和哲学社会科学版,在作者著录时一般情况下很容易分清,而对于社会上的其他期刊,往往会出现将期刊的栏目标注在每篇文章的天头或地脚上,作者若不深究,就很容易将期刊的栏目名称当作期刊的版本甚至期刊的名称在参考文献中标著出来。因此,编辑在处理文章时,要注意期刊的版本和栏目问题,必要的情况下要及时核对查找。

 

5 葛如天.关于数学的一项性质[J].数学通报,2001(6): 155-159.

 

此例从表面看并没什么问题,它符合参考文献的著录规范,只是对参考文献中的篇名存在疑问。一般情况下,一篇文章仅从题名就可以看到文章研究的主要内容,它会给出一些研究的限定词,而此文章的题目有点大,不可能是数学的一项性质,并且从作者文章的主要内容来看,主要是研究组合数学的,因此笔者从此入手进行核对查找,结果不仅文章的题名有误,而且作者的标著也不正确。正确的应该是葛天如.关于组合数的一项性质[J].数学通报,2001(6): 155-159.”

 

在此例中,笔者不仅运用了质疑的方法,而且通过文章内容运用逻辑的方法对参考文献进行了判断,从而使问题的解决更加准确。

 

1.2 对比法

这种方法主要是对参考文献中出现的同一个期刊文献来说的,即对多次出现的同一文献进行对比来发现错误。这种对比主要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就是文后参考文献表中所出现的同一个文献,其隐性的错误主要表现在同一文献的卷、期上,此时对有疑问的文献进行核查即可。另一种情况的比对是文中所描述的文献和文后的文献进行比对,这种情况主要是作者在表述时可能内容相同,但文献的责任人不同,这就要通过文中表述的文献和文后文献表中的文献来相互比对,找出差错。

 

6 吴玉鸣,徐建华.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积聚的空间统计分析[J].地理科学,2004,266):654-659.

 

徐建华,岳文泽.20年来中国人口重心与经济重心的演变机器对比分析[J].地理科学,2001,21(5):385-389.

 

这是出现在同一篇文章中所引用的两个文献,如果不仔细审阅就发现不了错误,只有将它们的年、卷、期进行相互的对比才发现这两个文献肯定有一个文献的标注错误。经编辑上网查找这两个文献,发现第一个文献的作者著录错误,正确标注应该是“2004,246。由此可以看出,编辑在加工或校对时,对于参考文献中同一刊物的文章要特别注意它的年卷期的标注情况,并进行相互对比,这样就很容易发现作者所犯的错误。

7  文章中的内容是由李亚栋和研究团队报道了采用--(LSS)”法合成单分散的(半导体,金属和介电)纳米粒子[23] ”,而文后的参考文献是:“[23]陈晶. 稀土掺杂氟化物上转换纳米颗粒的制备及生物标记应用[D]. 沈阳:东北大学,2010”。显然两个文献不符,经与作者沟通,这是作者在引用时用了二次文献的结果。

 

02   参考文献隐性错误的防范

 

2.1 隐性错误发生的原因分析

 

从文后参考文献隐性差错的内容看,其主要出现在责任人项、题名项以及出处项。责任人项和题名项中主要是作者在输入时将音同字不同的字输入造成,在出处项中主要是将栏目名与连续出版物题名项混淆。因此,笔者认为在参考文献中出现差错主要是因为:

1)大部分作者对参考文献著录规范不了解,不知道如何正确标注文献,这样就导致文后参考文献的著录存在缺项或出现差错(如把刊物的栏目名当作期刊名)。

2)作者在著录文献时使用的是二次文献,而不是作者阅读的原文献,这样就会出现以讹传讹的情况。

3)作者在写文章时大部分用的是拼音输入法,这就导致了音同字不同的情况出现,加上作者不认真校对,就会使错误增加。

 

2.2 隐性差错的防范

 

2.2.1 加强引导,避免错误

无论是参考文献的显性错误还是隐性错误,基本上是由于作者对参考文献著录规则不熟悉造成的。因此,作为编辑就有责任对作者加以引导,使作者了解参考文献著录规范,从而避免著录错误的出现。对作者的引导可以从两方面来做,一是在每一次的征稿启事中要强调参考文献的著录示例。二是编辑在写修改意见时要强调参考文献的著录规则,把参考文献著录的示例写进修改意见,让作者按照示例修改参考文献。在此情况下编辑可通过电话、微信或QQ给作者反复强调,以引起作者重视。

 

2.2.2 让作者提供参考文献首页复印件

由于作者对参考文献著录规范的不熟悉,即使编辑和作者反复沟通,在著录过程中仍然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因此,可采用作者修改文章后提供参考文献复印件的方法,以便在编辑加工时能够对参考文献做出正确的加工,使其符合期刊编排规范要求。

 

2.2.3 多法并举,及时核查

参考文献中的差错从类型上来说,无外乎作者、文献名、版本以及参考文献的年卷期和页码。对于参考文献的显性错误编辑很容易发现,比如倒字、少字情况。而隐性错误的发现就不是那么容易了!对于隐性错误的查找和核对,编辑就要运用不同的方法对参考文献的正确与否做出判断。

一般情况下,在对参考文献的正确与否的判断方法有质疑法、对比法、逻辑推理法等。质疑法就是要求编辑在审稿和加工稿件的过程中,根据自身的编辑经验对参考文献著录的各项内容中不清楚或不明白的内容大胆地提出疑问,然后根据所存疑问再查找相应的文献。质疑法要求编辑要有强烈的责任心,对存在的疑问要通过各种途径查找解决。编辑不可能样样精通,但编辑长期的工作实践,使得编辑具有一定的辨别能力。

对参考文献的质疑,表现在对著录的各个小项上,如对著者、题名、年、卷期、刊物名称、书籍的出版地等。另外,编辑在用质疑法核对文献时,不要凭想当然,一定要对存在的疑问通过网络或其他方法进行查找,或者让作者提供参考文献的篇首页复印件,不要对文献的内容随意删改,避免出现新的错误。也就是说,编辑对参考文献的改动一定要有根有据。

对比的方法主要是在审读或加工同一篇稿件时,如果同一刊物在同一个参考文献表中同时出现两次以上时就可以运用对比的方法来判断文献的正确与否。这种方法也可以运用到同一期刊物的整体校对中。这种方法主要是通过所列参考文献的年、卷、期来判断,在这种情况下,作者往往很容易将参考文献的卷期写错,在同一期刊物中,也有可能同一个参考文献出现几次,这时也要对同一个参考文献进行比对,看是否存在错误。因此,通过比较就可以查看和改正文献中的错误。

对参考文献中差错的核查方法,并不是每一种方法的单独使用,方法之间有一定的相融性,如质疑和对比法,它们都源于对文献的疑问,只不过是对待具体问题的形式有所区别。

2.3 积累经验,多方查找

参考文献中的隐性差错往往比较隐蔽,不容易被发现,常常表现出著录项目齐全,编辑若不仔细推敲,将很难发现错误,这就要求编辑在日常的编辑工作中注意积累编辑工作经验,总结规律。编辑无论运用何种方法来判断参考文献的正误,都是基于编辑对参考文献著录规范的理解掌握情况和编辑的实践经验。若编辑的实践经验丰富,就很容易发现参考文献的错误;若编辑没有这方面的经验积累,对出现的错误也可能视而不见,因此,要想提高编辑自身的业务素质,这就需要编辑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

 

对于查找的途径,笔者认为,编辑在实际工作中要掌握好计算机应用的一些知识,能够熟练地操作计算机,通过一些大型的数据库、百度、Google等搜索引擎来针对所发现的错误进行核对,也可以在给作者提修改意见时让作者重新核对文中的文献,并教给作者一些查找的方法,告诉作者参考文献规范的要求,或者让作者提供所引用文献的篇首页,以便编辑核对,从而达到消除差错、查漏补缺的目的。

 

03   结语

 

核查参考文献中的隐性差错是编辑的一项工作,虽然隐性差错不易发现,但只要编辑尽职尽责,一定能够消灭这些差错,提高期刊的编校质量。

 

参考文献

[1] 陈浩元.科技书刊标准化18[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2] 朱建新. 科技论文参考文献勘错以及查漏补缺的一些技巧[J]. 学报编辑论丛,2011:103-106.

[3] 李放. 从编辑的角度谈理科书稿中隐性差错的消除[J].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9(2):125-127.

[4] 刘刚. 科技论文参考文献的编辑加工和校对方法[J]. 江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4):153-154.

[5] 金铁成,姚玮华,王艳军. 论文作者将栏目名称误认为期刊名称的现象及其应对策略[J].编辑学报,2010,21(3):221-222.

[6] 周红云. 科技论文来稿中参考文献著录格式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J]. 云南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2011,33(S2):63-64.

[7] 谭秀荣,李勇,王福军 ,唐 亮. 参考文献引用与著录错误分析及应对策略[J]. 遵义医学院学报,2011,34(5):537-541.

[8] 扶文静. 科技论文中参考文献著录问题[J].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9,30(7):233-234.

 

 

 

作者单位丨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编辑部

排版丨 张瑶

审校丨 杨莉  齐琳

运营丨 夏国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