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实现水利现代化的建议

发表于 2017年12月06日





关于加快实现水利现代化的建议

推荐单位 江苏省科技期刊学会

《水利经济》编辑部

建议人 梁福庆

 

 


一、水利现代化的含义、内涵及目标

 

中国水利现代化的含义应是中国水利建设和发展,遵循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以先进的治水理念和科学理论为引领,以现代科学技术、先进管理方法和先进设施、信息化管理装备为支撑,以健全法规、工作机制和培育人才为保障,推进和保障水资源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推进人水和谐和建设“两型”社会,有力保障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1.中国水利现代化的内涵。①水利理念的现代化。要以人水和谐的现代思维转变人类传统水利观念,在治水、用水和管水中严格遵循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优化配置、经济高效利用和管理水资源,有效保护水环境,实现水与经济、社会、生态与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②水利管理的现代化。要以先进的科学理论引领水利管理,加快建立健全决策科学、管理高效、信息畅通的水利管理体制和机制,提高和保证水利管理效能,推进水利管理可持续发展。③水利技术的现代化。要大力加强水利科研工作,完善科研体系和创新机制,强化科研成果推广应用,并努力引进和运用国内外的先进技术、科学方法、现代设施、新型设备、高新材料等,为水利现代化提供强大技术支撑。④水利保障的现代化。要进一步完善涉水法律法规,切实用法规保障水利现代化顺利进行。同时,加强水利人才培养,造就一批适应水利可持续发展和水利现代化建设的高层次人才队伍和高素质职工队伍,夯实水利现代化的人力资源基础。⑤水利效益的现代化。水利现代化要紧跟国家现代化的步伐,切实保障国家的防洪安全、供水安全、食物安全、经济安全、生态与环境安全和社会安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坚强后盾。

2.中国水利现代化的目标。水利现代化的宗旨是,服务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协调人水关系,再造秀美山川,造福人类社会。因此,中国水利现代化的宏远目标是树立科学的治水理念,加强体制机制创新和法制建设,优化配置和科学管理水资源,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和资源保障水平,保障国家的防洪安全、供水安全、食物安全、经济安全、生态与环境安全和社会安全,实现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协调发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强后盾和有力支撑。

3.中国水利现代化的具体目标。我国已经制订了国家现代化的议程,到2020年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2050年前后基本实现全国现代化。作为国家重要基础产业的水利行业是中国现代化的保障,必须随着国家现代化建设步伐前进并应有所提前。为此,要加快我国水利现代化步伐,到2020年前全国应基本建成防洪抗旱减灾体系、水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体系、水资源保护和河湖健康保障体系、有利于水利科学发展的制度体系等四大体系,为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重要保障。到2050年前基本实现中国水利现代化,推进和保障我国按期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二、水利现代化的思考

 

中国水利现代化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运用现代理念来指导,运用科学技术来支撑,运用法规建设、健全机制和培育人才来保障,才能顺利推进中国水利现代化健康发展,圆满完成中国水利现代化目标任务。

2.1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水和谐理念的思考

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在巴西里约热内卢通过的《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和《21世纪议程》,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概念,同时提出了水资源综合管理的新目标要求,并提倡“人与水共处”、全面实施“可持续水发展战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也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按照马克思主义观点,一方面人类在发挥能动性的同时,要充分尊重自然、社会的演变规律及其相关关系,实现主体尺度与客体尺度的统一,协调好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因此,人类在治水、用水和管水中,要严格遵循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正确处理好主观与客观、局部与整体、当前与长远、人与自然等关系,才能有序协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实现人水和谐,顺利推进中国水利现代化。

22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思考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党的十七大报告又提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是有序推进中国水利现代化的指导思想。要进一步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理念,加快转变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节能减排,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水资源,保护好生态环境,促进水与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环境需求,真正让中国水利现代化成果惠及全体人民群众,坚定人们走共同富裕的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政治信念,顺利完成中国水利现代化目标任务。

23法规建设支撑中国水利现代化的思考

中国水利现代化需要健全完善的涉水法律法规作强力保障。要按照与时俱进,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人为本理念和科学发展观,遵循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等要求,进一步健全完善涉水法律法规,并依法实施、规范管理,保障人民合法权益,保护好生态环境,促进水与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推进和保障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24系统科学的思考系统

科学将对象作为一个系统即整体来对待,注意掌握对象的整体性、关联性、平衡性及时序性,注重统筹全局,立足整体,调整系统结构、协调各要素关系,使系统达到最优化的目的。中国水利现代化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很好地运用系统科学理论和方法来指导,立足整体,统筹全局,合理协调法规建设、政策引导、资金投入、项目建设、科学技术、管理机制、人才培养等各要素,推进中国水利现代化有序、协调发展。

25运用现代技术和科学方法的思考

现代技术和科学方法包括科学变革和技术革命,是指认识、理论、方法的变革,工具、工艺、材料、管理技术的根本变化,经济、工程、技术、生态等方法综合运用,其中系统科学、可持续发展、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环境技术等成为现代文明的支柱。现代科学技术和先进方法对推进世界经济社会顺利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有序推进中国水利现代化,必须充分运用现代技术、先进方法、先进设施、高新材料来加强治水、用水和管水,提升水建设效益和管理效能,努力实现建设“两型”社会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目标。

26水利现代化人才培养的思考

中国水利现代化需要一批高素质水利人才队伍作为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只有进一步创新水利人才培养工作,健全水利人才培养机构和平台,加大人才培养经费投入,完善人才培养激励机制和任用选拔机制,并采取多种方式,多层次多方面培养水利现代化建设人才,才能持续不断地培养出具有创新思维、掌握现代技术和科学管理的高素质人才,夯实中国水利现代化的人力资源基础,顺利推进中国水利现代化。

 

三、加快推进水利现代化的对策

 

1.牢固树立现代水利观念,始终坚持用科学发展观和先进科学理论引领中国水利现代化。①坚决屏弃传统水利观念,牢固树立现代水利观念,坚持用现代思维和现代水利观念来审视、研究和处理涉水问题及水利建设,始终追求水利可持续发展和人水和谐。②始终坚持用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人水和谐理念和系统科学理论等来引领中国水利现代化建设,统筹考虑和协调处理地方经济发展、水资源优化配置、供水安全、防洪安全、水环境保护、水污染防治等,科学合理地解决好水利与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问题,充分提高水利建设和管理的水平和效益。③大力引进和运用国内外的先进理论,加快转变地方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节能减排,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资源环境承载力,推进地方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并保护好生态环境。④突出重点,着力抓好水利现代化建设的关键环节,如全面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大力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努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现代化建设;继续加强大江大河、中小河流和湖泊治理、中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山洪灾害防治等,到2020年基本建成重点流域和区域综合防洪减灾体系,显著提高国家防洪安全能力;大幅度提高城乡供水保障能力,抓紧建设一批骨干水源工程和河湖水系连通工程,继续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争取到2020年基本解决全国饮水安全问题;深入开展水生态与环境治理,力争到2020年重点区域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治理,全国水生态环境状况明显改善。

2.健全完善水利管理体制机制,优化中国水利现代化管理效能。①全面创建适应水利现代化的体制。打破目前条块分割的严重滞后管理体制,建立起统一管理、高效安全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包括完善流域管理与区域管理相结合的河湖管理体制,建立高效安全的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健全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的水利投融资体制,完善依法行政、社会监督的水行政主管部门社会化管理体制等,有效保障中国水利现代化建设顺利开展。②不断创新水利建设和发展机制,如健全水利现代化的考核机制,建立以流域管理为基础的水事事权统一机制,推进城乡水务管理一体化机制,完善面向可持续发展的水价管理机制等,推进水利现代化良性进行。③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抓紧划定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全面落实水资源有偿使用、水资源论证、取水许可等管理制度,促进水资源合理保护和水利健康发展。

3.加强科学研究和科技运用,强化中国水利现代化支撑作用。①要制定、实施有利于水利科技创新和成果应用的倾斜政策,健全水利科技创新体系,加强基础研究和技术研发,加快成果推广转化,提高水利的科技含量、技术装备水平和科技贡献率,强化水利科技在中国水利现代化中的支撑作用。②综合运用经济、工程、技术和生态的方法,并采用新工艺、新设施、新材料等开展防洪减灾、安全供水、水土保持、水环境保护、水污染防治等,提升水利建设效益及管理效能。③加强水利现代化的科学规划工作,强化水利规划对涉水活动的指导和管理作用,加快完善全国、流域、区域水利规划体系,更好地指导水利现代化建设。④加强水利防灾减灾工作,建立灾害综合防御体系,包括防灾减灾技术体系、灾害监测预警体系、水土流失、水体污染等突发事件预警和应急处置机制等,提高水利防灾减灾能力,切实保障水资源环境安全。⑤采用现代化的手段、装备、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等建立水资源、水环境、水污染、水文水情实时监控管理系统,应用“3S”技术、数学模型技术,加强水资源和水环境的科学管理。

4.加强法制建设和人才培养,夯实中国水利现代化保障基础。①努力加强涉水法规体系建设,为推动水利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推进水利现代化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保障。②全面推进水利综合执法,严肃处理涉水违法行为,不断提高水利社会化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及效能。③进一步创新水利人才培养和选拔任用工作,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健全培训机构,加大培训经费投入,加大基层水利职工在职培训和继续教育力度,大力培养和选拔各类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推动各类水利人才队伍协调发展,为加快水利跨越式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5.加强宣传教育,形成支持中国水利现代化合力。有序推进中国水利现代化建设是一项艰巨任务,需要动员全党全国力量,形成治水兴水社会合力。①要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网 络等媒体,加强中国水利现代化建设的宣传教育,营 造全社会关心、支持中国水利现代化建设的良好社 会氛围。②进一步推动公众参与,注意发挥非政府组 织和志愿者的积极作用,引导和促进其依法、理性、有序、健康地开展活动,参与和推动中国水利现代化建设工作。